2021年,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提出加快建立科学确定、动态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为更好落实方案要求,做好医疗机构价格管理工作,近日,中国医院协会医保专委会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针对医疗机构物价管理中的基本情况和困难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有1532家医疗机构、2982人参加了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医疗机构在价格管理能力和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
首先是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短板。医保和物价管理部门在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维护医院和患者权益、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重要力量。此次填写调查问卷的人员所在医疗机构,床位在500张以上的占总数的60%,三级医院约占3/4,但调查结果显示,医保和物价管理力量与医院规模不相匹配:69.08%的医疗机构中医保管理人员不足10人,其中0~5人的占比达48.69%;超过92%的医疗机构的物价管理人员不足10人,其中0~5人的医疗机构占比高达84.67%;有69家医疗机构未配备专职的物价管理人员。
从教育背景来看,相关管理人员的学历以本科为主,专业背景以财务、护理为主,21.5%的医疗机构尚未配备专业的物价审核人员。医院物价管理工作与医疗服务紧密相关,相关人员具有医疗专业背景对于正确定价、成本核算等至关重要。缺乏医疗背景的工作人员可能难以深入理解医疗行业的复杂性,导致管理上的不足。他们在与医务人员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士进行沟通时,也可能面临理解上的障碍,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影响工作的协同性。此外,缺乏医疗经验的工作人员可能对医疗服务流程和医疗服务项目的实际操作不够了解,难以准确评估医疗成本。
可见,加强医疗机构医保和物价管理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是当务之急。
其次是机制建设方面仍有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医疗机构的物价管理人员获取物价管理信息的方式及渠道五花八门:有的通过上级部门发布的正式文件,有的通过微信公众号、新闻、行业相关协会组织的会议获取信息……45%的物价管理人员表示,只依赖1种方式获得物价管理信息,渠道较为单一。
有部分填写问卷的人员指出,价格管理相关的最新文件和政策常常不能及时传达到政策的执行部门,其中原因不一而足,包括上级部门下发文件延迟,部分文件通过网站公布却未对医院下发正式通知,文件传达时间较长而通知截止时间较短等。也有人表示,医保部门下发的收费政策文件中,项目内涵及计价单位不甚明确,且缺乏上级机构的精准解读。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事关民生,非常敏感且高度依赖“三医”协同联动,而这往往建立在政策传达准确高效的基础之上。此次调查结果提示,当前急需建立一个务实高效的信息沟通与协调机制,确保政策文件能够快速传达并得以贯彻执行。
建议医保管理部门与医疗机构建立定期沟通机制,通过召开例行会议等形式,及时传达重要文件和政策调整信息;也可通过建立专门的线上平台,提供政策文件查询和解读服务。行业协会等机构可积极组织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医保物价管理业务培训,通过举办相关会议或论坛,为探讨价格改革与管理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