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印发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全国共2817家三级公立医院参加了2022年度绩效考核,其中,西医类医院2112家(综合医院1521家,专科医院591家)。这是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第5次发布考核结果。与2018年的考核情况相比,参加考核的医院数量更多了。同时,数据显示,5年来,三级公立医院在发展方式、运行模式、资源配置等方面不断优化,医疗服务公平性、可及性和优质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5年间,在绩效考核的引导下,各地三级公立医院在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以及满意度评价四个维度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和地方如何推进绩效考核工作更好地发挥“指挥棒”作用?各地在具体工作中又取得了哪些实践经验?今日起,我们邀请各地卫生健康行政管理者、医疗机构管理者在“绩效考核再出发”专栏中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做法。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质控体系建设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成立由委主管领导、委分管领导、相关业务处室及下属相关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医疗质量提升领导小组。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健全院、科两级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成立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共同搭建起市、区、机构三级质控管理体系。
2023年7月,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结合本市实际,联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印发《北京市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从加强基础质量安全管理、强化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加强体系建设和检查督导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十一项具体工作任务,强调发挥质控中心的行业指导作用,建立以现场检查、季度例会等为主要内容的闭环管理机制,强化数据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在质控体系建设工作上,北京市卫生健康系统自2003年起成立市级质控中心,经过21年的发展,目前已建成了包括管理类、临床类、医技类、信息后勤类等在内的46家市级医疗专业质控中心和307家区级质控中心,共同组成本市分级负责、逐级管理、专家参与、相互协作的医疗质量控制网络,建立起日趋完善的医疗质控管理体系。同时,不断加大市、区、机构三级质控组织体系管理力度,按年度对市级质控中心开展书面评审与现场考核相结合的工作考核评估,根据年度工作情况拨付工作经费,对表现优异的质控中心提出表扬,约谈排名靠后的质控中心,对连续两年排名后3位的质控中心进行重新遴选,激发了质控中心工作积极性。
建立“双闭环双反馈”工作机制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双闭环双反馈”工作机制。一方面,组织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建立了以接诉即办现场督查、医疗质量飞行检查为核心的个案管理闭环和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大数据中心典型案例点评及季度例会、质量季刊为核心的宏观管理闭环,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双闭环”;另一方面,对本市各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情况建立“双反馈”工作机制。
一是组织专家起草形成包含8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和98个三级指标的飞行检查实施细则及操作手册,对部分医疗机构开展“四不两直”飞行检查(含夜查)、对全市每月接诉即办排名后4位的医疗机构开展接诉即办专项督查,并将结果按季度在全市质控工作会上予以通报。
二是与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长期工作机制,签订共享医疗纠纷案例信息合作协议,通过“从案例中学习,从错误中吸取”的方式,从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取近5年有代表性的死亡及纠纷案例,组织专家分类筛选,遴选并整理其中部分典型案例,在全市医疗质量季度例会中进行点评。
三是根据本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情况形成《北京市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季刊》,按季度印发至系统内各单位。根据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研中心统计数据及各质控中心监测情况,按年度印发《北京市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强化反馈机制,形成工作闭环。
以数据为抓手,提升监管效能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研中心联合市级各专业质控中心整理形成包含17个维度,共计194条指标的“北京市医疗质量监测指标清单”,并筹备建设本市医疗质量数据监测平台,通过数据填报或接口对接的方式获取医疗机构原始数据,根据相应计算公式,生成监测指标,实现对医疗质量监测指标的趋势展现,并根据需求进行动态调整,最终实现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统一入口填报,各专业质控中心实时监测和分析本专业医疗质量情况,满足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数据可视化及统计分析等方面的需求。目前,监测平台已初步搭建完毕并开始试运行。
2008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为基础开发了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于2011年,将这套指标体系应用于北京地区的住院医疗服务和临床重点专科评价工作。指标体系包括能力、效率和医疗安全三个维度,能力维度包括DRG组数和病例组合指数(CMI)2个指标、效率维度包括费用消耗指数和时间消耗指数2个指标、医疗安全维度包括低风险组死亡率1个指标。监测情况显示,近年来,北京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相关指标稳中向好。
同时,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按照优中选优、突出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原则,委托北京医学会结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中项目遴选指标体系,制定了专科遴选评分指标体系。重点围绕临床专科能力和影响力,将医疗质量作为专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CMI、DRG组数、低风险组死亡率、康复治疗有效率、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处方合格率、病历合格率、甲级病案率、全身麻醉术中体温监测率、室间质评合格率等医疗质量管理指标,根据学科特点,开展针对性评价。
下一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加强本市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强化“双闭环双反馈”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本市质控组织体系网络,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提升首都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 刘宇家 陆珊